在IP经济日益成熟的今天,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重视衍生品的价值。但你会发现,很多IP周边还是停留在“印个logo+卖个手办”的阶段——用户买回家后,要么放柜子吃灰,要么压根不记得自己为什么买。这背后的问题其实很清晰:设计没跟场景挂钩。
我们常听到一句话:“用户不是为产品买单,而是为情绪和体验付费。”这句话放在IP衍生品上特别贴切。比如一个动漫角色的钥匙扣,如果只是简单复刻形象,那它只能是个纪念品;但如果这个钥匙扣能自然融入用户的通勤场景(比如带磁吸功能、可挂包上),甚至成为某种身份标识,它的价值就完全不同了。

为什么场景化设计越来越重要?
近年来,消费者对“真实感”和“代入感”的需求明显上升。尤其是Z世代,他们更愿意为那些能唤起情感共鸣的产品买单。这不是简单的喜好变化,而是一种深层的心理诉求:希望物品不只是物,还能承载故事、陪伴生活。这时候,IP衍生品如果还停留在“好看就行”,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。
举个例子,《原神》的周边一直做得不错,但真正让人记住的不是那些模型,而是像“旅行者笔记本”这种能直接用在日常学习或工作的单品。因为它不是为了展示,而是为了使用——这才是场景的力量。
场景化设计到底带来了什么?
第一是粘性。当一款产品能嵌入用户的生活节奏中,比如早晨用IP联名咖啡杯喝早安拿铁,晚上用定制夜灯助眠,这种高频接触会让品牌变得亲切。第二是复购率提升。因为用户会发现,“原来我每天都在用这个IP的东西”,久而久之就会主动关注新品更新。第三是差异化竞争。市面上90%的IP衍生品还在比谁家图案更酷,而少数懂场景的设计团队已经在比谁更能“走进生活”。
当前主流问题在哪?
大多数IP方还是把衍生品当成“流量变现工具”,忽略了真正的使用情境。常见误区包括:
- 产品尺寸过大,不适合携带;
- 功能单一,无法解决实际痛点;
- 设计脱离真实生活场景(比如给上班族做超大抱枕);
- 忽视不同人群的细分需求(如学生党 vs 职场人)。
这些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:高溢价难落地,库存积压严重,用户反馈差,最后变成“只出不进”的消耗型项目。
如何破局?从用户视角出发,重新定义场景
关键在于两个词:观察 + 共情。设计师不能只坐在办公室想创意,得去真实环境中看人们怎么用东西。比如你在地铁站看到有人拿着保温杯喝水,你会意识到:如果这个杯子有IP元素,是不是也能让使用者更有归属感?
再比如,宠物主群体现在非常庞大,但他们很少有专属的IP用品。如果做一个带IP卡通图案的宠物牵引绳,不仅实用,还能让主人在遛狗时获得社交认同感——这就是典型的场景植入。
别再想着“卖货”,要思考“创造体验”。IP不再是静态的形象符号,而是可以参与用户日常生活的伙伴。只有这样,衍生品才能从一次性消费走向长期陪伴。
我们专注于帮助品牌挖掘IP与用户之间的深层连接点,通过场景拆解、行为洞察和原型测试,打造出真正能落地使用的衍生品方案。如果你也在探索如何让IP从“热闹一时”变成“持续生长”,不妨聊聊。
18140119082
IP形象设计+吉祥物设计 + 衍生品开发提供一站式IP设计服务。


